摘自《中國化工網》
一、提高食鹽生產集中度,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一是構建食鹽生產板塊,奠定集團產業基礎。通過產權紐帶整合組建制鹽公司,制鹽能力進入全國前10位,食鹽產能進入全國前3位。制鹽公司對集團內食鹽生產統一組織協調、統一市場開拓、統一產品開發、統一品牌建設。逐步擴大原鹽資源占有,積極發展高端鹽化工,形成核心競爭力,保持在全國同行業中的競爭優勢。二是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千方百計開拓市場。制鹽公司制定品牌發展戰略,突出資源優勢和產品特點,精心培育和塑造品牌。充分依托省內現有批發代理渠道和營銷網絡,依靠優質產品鞏固本省食鹽市場。面向國內外開拓市場,爭取三年內省外市場銷量翻兩番。三是加大研發力度,提高產品質量。制鹽公司設立研發中心,加大研發投入,加強產品檢測,健全質保體系,在品種開發、生產技術和質量標準方面積極與國際接軌。
二、創新食鹽經營業態,發展現代流通網絡。一是優化食鹽營銷板塊,推動專營向經營轉變。集團公司將銷區部分市級鹽業公司的國有資本注入區域性營銷機構,形成核心經營資產,增強區域化經營實力。各產區市按照區域化原則組織食鹽批發銷售,集團公司將所屬各產區縣級鹽業公司的國有資產注入轄區市公司,形成產區市公司的核心經營資產,促進食鹽區域化經營。二是實行連鎖經營,推動三級批發向分級代理轉變。各級鹽業公司通過建立代理合同關系,積極尋求省內外食鹽生產企業的產品代理業務。根據代理授權許可,結合區域分銷、城市零售或農村代銷的不同特點,選擇直營連鎖、特許加盟連鎖等不同連鎖模式,積極推行食鹽連鎖經營方式。三是實施流程再造,推動計劃調撥向合同訂貨轉變。各批發經營企業與食鹽生產企業或區域經營企業簽訂購銷(代理)合同,成為合同履行主體。在現行專營體制下,把批發經營企業與食鹽生產企業簽訂的購銷合同作為編制下達全省年度食鹽計劃的依據。
三、整合物流資源,提升專業配送效率。一是建立統一食鹽物流平臺。集團公司成立專門物流機構,作為第三方物流承擔食鹽產銷配送業務。導入物聯網理念,開發建設食鹽物流電子信息系統,整合現有倉儲、運輸設施,優化配送業務流程,合理規劃配送節點,通過社會招標外包運輸業務。適應大物流、大配送的需要,取消在食鹽包裝物上的省以下行政區域標識。二是建立全省食鹽儲備體系。集團公司統一制定全省食鹽儲備方案,確定合理儲備數量,規劃儲備布點,申報立項儲備設施建設,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的扶持政策。
四、發展非鹽產業,形成多元經營格局。一是著力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結合全省實施重點區域帶動戰略,抓住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建設的良好契機,尋求新的產業發展機會。面向國內外市場,通過兼并、重組、聯合等方式,進入高端鹽化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二是提升現有經營網絡價值。立足現有網絡基礎,努力打造具有統一品牌標識、統一運作規范、統一服務標準、統一貨物配送、統一售后服務的開放式營銷網絡,吸引不同商家進入網絡銷售實體商品或服務商品。三是因地制宜盤活存量資產。因地制宜多渠道開發利用,開展多種經營業務,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分流安置富裕職工。
五、加大集團管控力度,提高現代企業管理水平。一是健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推進公司制改造,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機制,健全完善產權管理體系。二是加強各項基礎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全面預算管理,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完善內部控制,加強投資管理。成立資金結算中心,實行食鹽專營業務收支兩條線,實現資金集中管理。加快鹽業系統信息化建設,積極開發業務信息應用系統。三是完善用工分配機制。規范并嚴格勞動管理,優化勞動組織結構。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勞動合同為核心的用工管理制度。制定全員業績考核實施辦法,開展定崗定員工作,推行競爭上崗,建立和完善績效考核體系。采用年薪、職級工資加績效工資、計件工資、底薪加提成、協議工資等薪酬分配形式。加強職工培訓,提高員工素質。
六、認真履行鹽政職責,切實加強行業管理。一是堅持依法行政,維護鹽業市場秩序。進一步加強與公安、工商、衛生、質監等部門密切配合,推動“兩法銜接”信息平臺建設,強化源頭治理,完善省際邊界聯合執法機制。加強鹽資源保護,建立與礦產資源、環境保護、海洋漁業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機制,加強監管,制止亂開濫采和非法侵占行為,促進鹽資源合理開發。規范行政許可事項管理,嚴格監督檢查。積極整合鹽政管理資源,推進區域集中執法。穩定鹽政執法隊伍,規范執法行為。二是強化服務意識,提高行業管理水平。制定全省鹽業結構調整意見及實施方案,堅持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實現鹽資源綜合利用。引導制鹽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節能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