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證券導報》
本報訊 (記者 洪敬誼) 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準,海南省鹽務局的“海南島鹽”日前獲國家地理標志永久保護產品。同時,海南省鹽業總公司也收到了國家頒發的“海南島鹽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牌匾。這是繼“文昌雞”、“和樂蟹”、“興隆咖啡”、“福山咖啡”獲保護后,海南第五個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品種。
據了解,地理標志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其質量、聲譽或其他特征取決于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并經政府有關部門審核批準進行保護的產品。目前我國已經對近千個國內地理標志產品實施了專門保護。
海南島產鹽歷史悠久,目前在海南島西部還保留著1000多年前建造的“千年古鹽田”遺址,唐代乾元元年(758年)就有瓊山、寧遠(今三亞市)、振州(即崖城)等地近海百姓煮海水為鹽的記載。新中國成立后,海南島鹽業取得空前發展,至20世紀90年代初期,全島有鹽場23個,鹽田面積4313公頃,平均年產量達到25萬噸,其中鶯歌海鹽場是我國南方最大的鹽場,平均年產海鹽量達16萬噸。
據了解,目前海南島有鶯歌海、東方、榆亞等三大鹽場,年平均生產海鹽18萬噸左右。
得天獨厚的生產條件也有利于海南島鹽的高產。海南島天然日曬鹽產區分布在本島西南部沿海岸線上,該地區降雨量少,平均年降水量800毫米左右,日照時間長,風力大、氣溫高(年平均溫度26℃,最高達36℃),蒸發量強(年平均蒸發量2400毫米左右),海水濃度高,常年保持在3.5波美度左右,是世界咸海區之一,有利于發展海鹽生產。
早在2004年,“海南島鹽”已通過國家質檢總局的評審,獲得了國家質檢總局簽發的原產地標記注冊證書,是繼文昌雞之后海南省第二個獲得原產地標記注冊的地方名產。有效保護了“海南島鹽”這一優良的地方名產。如今,“海南島鹽”被正式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后,對保護海南省特色產品,確保海南島鹽品質和特色,促進海南鹽業健康發展,推動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